血管的通畅与否,对生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里的"堵"应该是理解为狭窄,当血管开始出现病变,确实会一年比一年堵,血管越来越狭窄会引起很多大问题。
一、西医上的血管狭窄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一下几种:
1、颈动脉狭窄

这时最容易堵塞的血管,多有粥样斑块导致,最大危害是引起脑缺血和脑溢血。二者都可导致中风。
常见于肥胖、55岁以上人群。
建议:多运动,少吃肉,多吃蔬菜瓜果;饮食上多吃一些活血祛湿之品。例如田七粉、溪黄草茶等。最重要的还是定期检查,提前预防。
2、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是粥样硬化所致的,严重者会引起冠心病。粥样硬化形成机理比较复杂,简而言之是由于血液内脂质物质太多引起的。
常见于脂肪肝、吸烟人群。
建议:少抽烟,少吃肉,多吃蔬菜瓜果,适量运动;饮食上多吃一些活血化淤之品。例如田七粉、山楂等。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分有四个不同的等级,最重要的还是定期检查,提前预防。
3、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也就是俗称的"青筋腿",教师、厨师、服务员等需要久立的职业,以及孕妇多见。
建议:日常食疗达不到预防、治疗的效果,需要寻求医生,服用中药或者外科手术均可。
二、中医角度上,引起血管狭窄的原因就简单很多,常见有二:
1、寒邪入侵:寒邪有一个收引(收缩、变缓双重意思)的特性。
首先,当寒邪入侵血管之后,由于寒气的那种特性,会导致血管收缩,这样就会引起血管的狭窄。
其次,寒邪还会引起血流变慢,血液长期流动过慢会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当过大的血栓脱落通过肺循环进入肺部,会引起肺血栓窒息;或者进入脑动脉,则会引起脑溢血。
这种情况多见于消瘦伴常年四肢冰凉者,妇女多见。
建议:注意保暖,多运动;可适量饮用一些当归、田七、红枣之类的汤。
2、湿邪侵袭:

湿邪有一个粘滞的特性,当湿邪入侵血管之后,湿气困血,会引起血液的黏度增加,血流变缓,血液内的代谢废物更容易沉积,加速血管狭窄,严重者会引起堵塞,有血管破裂的风险。
这种情况多见于血脂较高,有脂肪肝的人群。
建议:多运动,少吃肉(不吃最好),多吃蔬菜瓜果;饮食上多吃一些活血祛湿之品。例如田七粉、溪黄草茶等。
血管狭窄非常复杂多变,单纯靠食物只能在初期及以前起到一定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长期有不适者还是需要寻求中医或者西医,给出具体合理的方案才是对自己健康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