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 撼动地球之第28章露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9 0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反伪大获全胜,何祚庥在京西宾馆做了洋洋数万言的长篇表功报告,绝大部分大谈他反法轮功之丰功伟绩,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篇幅谈他反伪科学的得意之作。
  关于何祚庥反伪科学的得意之作,他的表功报告如下
  
  开始在东北一些报纸上登,登得比较广泛。还有一些刊物上登,比如1992年第11期的《新青年》就吹捧王洪成,不过不是陈独秀办的《新青年》。19921219日在《工商时报》也登过,还有东北的《大连晚报》都登过。影响最大的是1993128日在《经济日报》以大半版的篇幅,而且是头版的大半版的篇幅,说水变油中国第五大发明,这个影响是很大的。这件事情发生在1993年,正赶上政协开会,政协科技组反映非常之强烈,纷纷动员我写文章,说你来得快。那么好吧,我就写吧,他们帮我接头,找报纸刊登。我说好,我写,我开了一个夜车写出来了。同志们,不要以为批判文章很好写,其实很难写。《经济日报》报道讲得神乎其神,我写文章能够说记者眼睛看错了吗?我看都没有看见,人家是亲眼所见。我说你眼睛花了,看错了,这个不行。第二,我说这是假的,这是调包,调包也得有证据,没有证据说调包等于说王洪成是骗子,这要打名誉官司。分给我这个任务以后,没有证据怎么写?我还是有办法处理,处理的办法是把各大报纸的报道都放在一起。《经济日报》说他的经济效益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是一千倍;但是按照其他的报纸报道的话,说加进去有14的汽油,34的水。要有14的汽油做种子,然后水才能变成油。这样一算的话,效益就不是一本千利,而是一本三千利等等。于是把各个报道综合在一起,我说你们记者都看见了,但是报道不一样,效益也不一样,既然效益不一样,我就要问问题了,究竟哪一个是真的?你们的话哪一个说得对?既然你们的话说得不一样,我就要怀疑水变油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这篇文章这样写就打不了名誉官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09: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一篇文章,我心里想应该在报上登出来,因为是《经济日报》发表的,首先得找《经济日报》。我心里想《经济日报》大概不肯登,因为有个面子问题。我同时给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结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也不肯登。我想,大概是因为不好意思得罪《经济日报》。但这样的文章,由《科技日报》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又各投一份给《科技日报》和《中国科学报》,结果也没登。隔了一两个月也没有登。我就见了一位总编。他说老何,你不知道,中央有关部门有一个方针,叫“不宣传、不争论、不批判”。那么,他登可以,我登就不行。好吧,既然如此——我那个时候没有斗争性——那就算了吧。以后,这件事情就搁起来了。一直到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个决定,号召揭露伪科学,就是我在前面报告中提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那个文件。宋健同志为贯彻这个文件,召集科技界开了一个座谈会。在会上大家就说,揭露伪科学应该写文章,而“水变油”是典型的伪科学。宋健是院士,他是清楚的。他说,这是典型的伪科学,应该写文章批判。我说我们写了,登不出去。他说他知道,有一个“不宣传、不争论、不批判”的方针,但是这样办,你打电话告诉《科技日报》和《中国科学报》的总编,说宋健叫他们发,你去办。我们上午开座谈会,我下午就办。我给每个报纸又送去我的文章的复印件,说了宋健的意见,但是两个礼拜以后仍然没有登。在某次会议上又遇见宋健,他问我,祚庥同志怎么你的文章我还没有看见?我说宋健同志,你上午讲了话以后,我下午就照办了,我把文章复印给他们了,但是他们不肯登,我有什么办法?我电话是打了,但是他们怕我是假传圣旨。他说那应该批个条子,我说对了,你应该批条子,所以他就批了个条子:“关于‘水变油’的问题至少‘百家争鸣’该可以吧”。宋健批了以后,的确是灵了。《科技日报》开了“争鸣栏”,《中国科学报》也开了个“争鸣栏”,我很光荣地一稿两投,两家都登了。但自从登出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大家都批评“水变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09: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我才知道,关于“水变油”的问题有一个复杂的争执在里面。我可以告诉各位,1992年12月20日,朱镕基副总理就写了一个批示,批示请柳随年转告黑龙江省委、哈尔滨市委的同志们,“再也不要折腾了”。也就是你们不要折腾“水变油”了。1992年12月20日,朱副总理就批过,但是不听,照样做,就是这个情况。而且在1992年12月20日朱副总理批示后,1993月1日28日《经济日报》登出了一个宣传“水变油”的文章,同志们可以看到,这个争议、争论是何等的激烈。不要以为中央领导们糊涂,一点都不糊涂!中央领导批了以后也没有管用,这个问题就很值得我们反思。反思一下原因在什么地方?根据这几年的经验,凡是明知有伪而不反,或虽反而不彻底的大概都有经济利益在里面。反对伪科学的困难就在这些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09: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自从在报上开展“水变油”的讨论以后,争鸣了,我们这个争鸣其实只有一家,因为那一家不愿意写文章参加辩论,他们自知真理不在他们那一边。所以也就是一家“独呜”。这个时候就有一位石油报记者写了一篇文章,这位记者做了很多的调查,发现王洪成诈骗4个亿。因为有200多家乡镇企业给他投资,投资有100~300万,所以他诈骗了4个亿。文章中还有名有姓地列举了一些单位姓名,有的人因此跳楼自杀,因为受骗上当,不好交代,只好自杀等等。这篇文章送到我们这儿,我们一看,这个事情太严重了,说这篇文章慢一点发、慢一点发。当时有反映王洪成有外逃倾向,所以不能登,登出来就刺激他了。一方面请他晚一点发,另一方面,我们几个人同这位记者联名把这个材料送到中央政法委,请中央政法委控制王洪成,防止他外逃。政法委批了以后,这才在报上揭露,登出了文章,只是把上当受骗的单位的姓名省去了。这样一来就引起社会的关注,“水变油”不仅是科学争论的问题,而且是诈骗的问题。这个诈骗的问题就此反映到中央领导那儿去了。我了解由罗干同志和宋健同志写了报告给李鹏总理,建议抓王洪成,李鹏总理批示同意,请罗干同志召开座谈会,请中央有关部委参加,共同统一思想。座谈会上听了有关单位介绍情况,最后一致同意把王洪成抓起来,认为王洪成的确是个骗子,的确是个坏蛋,该抓,马上动手。经过很周密的准备以后,在1996年1月1日凌晨6点半,由公安部突击把王洪成抓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0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那份“纪要”你要看一看很有趣味,王洪成是坏人该抓,但是在抓的过程当中,不辩论“水变油”是真是假的问题。为什么呢?在会上有的人说王洪成很坏,但是“水变油”是真的。既然这样的话,意见不统一。但抓王洪成意见可以统一起来,所以不要辩论“水变油”。这样一来,法律问题算是解决了,但不要以为伪科学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为什么?因为前国防科工委有的人持保留意见,认为“水变油”是真的呢!他们也有根据,因为国防科工委下面有一个大学叫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对“水变油”问题进行了研究。有校长杨士勤教授、党委书记吴林教授等12个人联名上书江泽民同志,保证“水变油”是真的,而且送上了科学实验报告。问题是一方面给江总书记送报告,一方面大量散发这个报告,我们每个院士都收到过,我收到三次之多。他们在科技大会的门口散发这个东西,当时宋健同志组织科技大会,他们在京西宾馆门口闹腾,要进来散发,当然宋健不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09: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报告是这么说的,他们做了实验,实验是真的,何以见得?“水变油”的实验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做的,但实验分析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做的,是吉林大学化学系做的。有吉林大学化学系做的实验报告,这个报告说,是油。所以,他们认为水能变成油,认定是油,报告是这样写的。仔细一看报告,吉林大学化学系也很鬼,他怎么写?实验时间4月28日,送样时间5月3日,分析时间是5月4日,他们在收到了样品以后,马上进行了化学分析,分析样品的确是油。不过上面注明了,从实验时间到送样时间有5天,而且送样单位是洪成燃料公司,并不是杨士勤教授。如果杨士勤亲自给送来就严格了,杨士勤没有送,由洪成燃料公司送,那这里面的漏洞就可想而知了。吉林大学化学系是对样品负责,你送来的是油,我分析出来的当然是油,但是“水变油”和吉林大学化学系无关。这样一看,这个实验靠不住,所以对他这个实验就质疑,质疑实验靠得住靠不住?因此杨士勤就欢迎北京科技界的朋友到哈尔滨做实验,特别希望何祚庥教授去做实验。杨士勤亲自打长途电话请我去。“三请诸葛亮”。我在电话里问了他做实验的情况,问是不是他亲自做的,他开始说是他做的,后来我又问了一些细节,他说不出来,又说实验是他秘书做的,他自己没有做。我说你那么相信你的秘书吗?他说秘书跟我多年,没有问题。我说那你也得提高警惕。他说,没有问题,这可以再做实验。但当时我却不敢答应他去。这个实验,从我来看,王洪成肯定调了个包,怎么调包,手法我不知道,我也不会。但是我到了哈尔滨,两眼一抹黑,和胡传奎到了沙家浜差不多。变魔术的人翻一个跟头就拿一盆火来,我怎么敢去。他请别人,别人也不敢去。去了以后“水变成油”,要你签字、画押怎么办!但如果我不敢去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你说他是假的,请你做实验你又不来,你又批判他伪科学,你得讲理呀。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然后想了一招,就是最好请杨士勤到北京来做实验,到了北京,那总是何某人的势力范围,我总能控制,那些调包的我给他赶走,请一些魔术师来帮我忙。但是你有什么理由非要他到北京?我就写了一封信给他,大意是“水变油”既然是科学真理,那么科学真理带有普遍性,应该和地点无关。既然“水变油”在哈尔滨是真理,那么到了北京也应该是真理。为了进一步验证“水变油”真理的普遍性,是不是请你们到北京来做。同志们,这样我们就占住理了,他很难驳我。然后我就说,我对你们这个实验高度怀疑,怕有“非科学因素”介入。同志们,我不敢说诈骗,而说“非科学因素”介入。为防止“非科学因素”介入,我们建议做实验最好用一些防伪措施,建议他带一个保险箱来,钥匙归他管。我们也准备一个保险柜,钥匙归我们管。我们做完了实验,过两天,还要继续做,实验的结果放在保险箱里面,然后钥匙在你手上,你把保险箱给我,我锁到保险柜里,下次做实验我们共同打开。我特别跟他强调,请注意,我们这个防伪措施的建议是针对双方的。同志们,如果我设计一个防伪措施只针对杨士勤,他就有活可说了,你怎么知道我作弊,你也可能作弊呀,明明把水变成油了,你把油又“调包”成水了,这就说不清了,所以防伪措施必须严格。这封信给他以后就没有下文了。我曾经打长途电话去,问收到没有,他说收到了。我问他,你意见怎么样?他说过两天答复,我们研究研究。过两天打电话去问,说杨士勤到香港去了。再打电话问,又说到哪个地方开会去了,没有答复。后来有一天,杨士勤打了一个长途电话来,说某月某日,我们要到你这儿来,到北京开会,想拜访阁下。我欢迎,约好了,某月某日下午三点半我们见面,我把北京科技界感兴趣的人都请来,我们对话。他想私下谈谈,我说可以,我们并不想打倒什么人,大家圆下面子就可以。等到了约定时间,他打一个电话过来说他有事不能来了。我们等了很久没有任何信息,后来就采取了另一个办法,向社会公布实验方案,公布彼此来往的信,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09: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问题上,问题就倒了过来,就是说不肯做实验的,不敢来做实验的是对方。而我们呢,是敢做实验的,是欢迎你来做实验的,写了实验方案的,你不予回答,不予理睬,那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旗帜就拿到我们的手上来了。同志们,这样向社会公众揭露,我们就占住了理,至少在社会公众面前我们占住了理。否则的话他们往各方面躲闪,你没有办法盯住他。王洪成过去就是国家科委、国家计委请他做实验,一做实验就躲了,就生病了,反正不跟你合作。这次要求杨士勤,你叫我们做实验,你不敢做,这样我们就占住了理!虽然说在社会公众面前,我们占住了理,我说一句很坦率的话,前国防科工委一直不承认,一直到八届政协最后一次会议,1997年12月我们还跟国防科工委的代表开了一次座谈会。我们提了三次提案说“水变油”是假的,你们怎么老没有给我们很好的答复?代表跟我们淡了半天,还说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09: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新的情况是怎么样?我也想汇报一下。前一个时期,前国防科工委,现在的装备部做了一个决定,有四项内容:第一,停止“水变油”的研究;第二,停止特异功能的研究;第三,人体科学研究会跟装备部脱钩;第四,妥善处理张宝胜,也就是请张宝胜回老家。就是这个情况。所以同志们可以看,像这样一个“水变油”的问题是很复杂很复杂的,来龙去脉非常之复杂。有高级科技人加参加,也有各方面领导介入。以后我曾多次提议,文学艺术界跟科学界共同合作,我们来编一个“水变油”电视剧,编一个文学艺术节目,我说这个剧本比老舍的《西望长安》中揭露的那个骗子李万铭还要精彩,故事情节迭宕,戏剧性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09: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点情况。江总书记曾经多次讲过,他不相信“水变油”,路甬祥院长我想你很清楚的,你可能是亲自听到。我听的是传达。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组拍了批评“水变油”的电视节目,有长的节目,也有短的节目,但是各位可以看,没有一次播放出来,原因呢?当时负责中央电视台的领导同志看见这样的节目就否决,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在中央电视台播过一场揭露“水变油”的节目,只有武汉电视台他们那边弄了一个。所以同志们,就这么一件事,可以比较容易地清楚了解这样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这个情况就介绍到这儿。

何祚庥洋洋得意,中国的能源科技发展被他和无知的昏官打得粉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