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 见证秀山县城70年巨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4 10: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见证秀山县城70年巨变

我生在秀山,长在秀山,工作在秀山,退休后仍在秀山,我见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转变。秀山和全国一样,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就秀山县城而言,发生巨大变化主要有以下15个方面:

一、县城面积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秀山县城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新中国建立后,不断加强县城建设,至2019年,秀山县城面积已扩大到18平方公里,比解放初期增加21.5倍。

二、县城街道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秀山县城主要街道只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四条,次要街道有小西街、小北街、环城路、茶园巷、爱民街、工农街、红光街、拥军街、四行董、香巷子等10多条小街。四条主要街道长不到1500米,次要街道长约4000米。主要街道宽不足6米,全系石板铺盖街面,可通行汽车。次要街道宽多为2至3米,主要供人通行,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县城不断扩建,街道迅速增多。至2019年,秀山县城街道总长达124.2公里,比解放初期增加21.6倍。主要街道有渝秀大道、黄杨大道等7条,长22公里,均是双向6车道,沥青路面。次要街道有凤翔路、朝阳路等32条,总长29.1公里,均是沥青路面,多数为双向4车道。支路和街坊路有桂花街等103条,总长73.1公里,均是沥青路面,可以通行车辆。建成海绵城市路面积8.4平方公里。

三、县城房屋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秀山县城房屋总建筑面积为11.99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人均7.9平方米。新中国建立后,县城房屋建设发展很快,至2019年,县城房屋建筑面积为376.1万平方米,其中县城人平住宅41平方米,分别比解放初期增加30.3倍和4.1倍。解放初期多为平房,只有少数一楼一底木房。解放后新建房,以七至八层楼房为主体,9至30层以上电梯房有百幢以上,其中30层以上高楼大夏有24幢。解放初期房屋均属土木结构,解放后新建房屋,80年以前的以土木结构为主,80年代后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结构。

四、县城人口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秀山县城有人口8000人,占全县总人口2.24%。改革开放后县城人口增加较快,至2019年秀山县城人口增至(不含外来临时人口)11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16.1%,比解放初期增加12.4倍。

五、县城交通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秀山县城只有西门桥、北门桥、引胜桥几座桥梁,均为人行桥。新中国建立后,县城桥梁逐步增多,至2019年秀山县城有涵秀廊桥、学府大桥、渝秀大桥、黄杨大桥、两园大桥、七星大桥、一号索桥等12座桥,除4座人行桥外,其余8座桥均可通汽车。解放初期,秀山县城只有国道319线,省道秀松公路,2019年有县城为起点的国道326线和经过县城的渝怀铁路、渝湘高速、秀松高速。解放初期1949年,秀山县城有私营汽车20辆,2019年秀山县城有各种车辆5万多辆,其中小车近3万辆、摩托车近1万辆、客运车400多辆、的士(出租车)220辆、公交车37辆。50年代秀山虽然有客车,因是木炭车,由秀山到彭水县要走3天,到成都要走6天。现在由于通了高速、火车,到重庆只要4个多小时,到成都只要7个多小时, 到北京也只要10个小时左右。

六、县城公共建筑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秀山县城有文庙、八卦井、中山纪念堂、篮球场、南门老飞机场和西门新飞机场。新中国建立后,县城公共建筑发展很快,至2019年县城有篮球场30多个,其中可容纳3000多人的室内篮球馆1个,可容纳两万人的体育场1个,室内5人制足球场1个,2019平方米标准游泳池1个,72平方米举重室1个,室内门球场5个。在体育场内附设有羽毛球、桥牌、气排球等场地。在体育馆露地安放了多种健身器材,供人们健身锻炼。县城有三大广场:花灯广场、位于县城中心闹市区,占地3万多平方米;中和广场,是围绕县行政中心办公大楼修建的一个花园式广场,占地3万多平方米;武陵广场,也称站前(火车站)广场,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县城有8个公园:河滨公园,位于县城西门梅江河边,占地22.14万平方米;凤凰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东南,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折合121万平方米,景区内有复建于晚唐的全国知名佛教圣地传灯寺和新建的微电影城;中心公园,位于县城东南梅江河边,占地5.2万平方米;乌杨公园,占地20万平方米;河堤公园,占地7.1万平方米;七星公园,占地6.7万平方米;梅江河绿道公园,占地20万平方米;体育公园,占地8万平方米。县城还有花灯歌舞剧场、秀山电影院、工人俱乐部、西街民族文化景区、图书馆、文化馆、民族博物馆、新华书店、广播电视台等。

七、县城绿化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县城因街道狭窄,无条件栽花种草,只有少数市民在自家院内建起了小花园,有名的有王家花园、付家花园、冉家花园。2019年,县城绿化面积达746.86公顷,其中:公园绿化308.65公顷,生产绿地111公顷,防护绿化197公顷,附属绿化103.91公顷,其它绿地26.3公顷。折合成平方米,县城有绿化面积746.86万平方米,:县城人均17平方米。

八、县城饮水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县城市民饮用的是梅江河水和井水。新中国建立后大力加强居民生活自来水建设,用钟灵水库和隘口水库(两座水库蓄水量均在3000万立方米以上)作为供水来源,建起了5000m3供水规模,至2019年县城市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且自来水质达标率100%。


九、县城照明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县城无电灯,机关、市民照明用桐油,少数用蜡烛或煤油(又称洋油)。新中国建立后,县大力加强电力建设,随着三角滩电站、宋农电站、北河电站等电站的建成,全县发电量最高负荷达19.9万km,除保工农商学机关单位用电外,县城市民不仅照明用电,还用上了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县城市民生活实现了电气化。

十、县城污水处理变化。解放初1949年,县城市民生活污水及雨水,都是由街道两侧狭小的明沟自然流入梅江河中。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县城的建设和街道的拓宽改造,按要求新建标准化的下水道污水管网24km,建成投用2座污水泵站,完成排水网清掏2km,仅迎凤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达3万吨,使县城污水得到全面治理,县城市民生活污水全部通过下水管网进入污水厂处理后流入梅江河中。

十一、县城教育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县城有私塾两所,幼雅园1所,高等小学1所,中学1所(附设高中部),女子中学1所,职业学校1所,简易师范1所。新中国建立后,县城教育得到速猛发展,至2019年,县城有中心幼儿园等27所、东风路小学等5所、民族中学等8所、高级中学等2所、职业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校1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

十二、县城医疗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县城只有1所县卫生院,内设内、外、妇产3科,床位12张,职工8人,属丙等卫生院。新中国建立后,卫生机构得到大发展,至2019年,县城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中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博爱医院、创友骨科医院、松柏医院、康复医院等15家医院,床位2500多个。县城还有30多家药房和药店,有的药房店设有就医门诊,配有医生,方便病人看病开药。

十三、县城商业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秀山县城有1所商贸交易所,商贸经营以县城西街为主,县城北街和南街也有少数商业门面,主要经营粮食、油盐、菜、肉食以及花纱、布匹、土特产等。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县城商业发展很快,至2019年,县城已有大小商户500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商家有物流园区、大华超市、永辉超市、佳惠超市、重百超市、边贸综合批发市场、留金广场、新兴家电等30多家。县城商品批发市场有75家,有名的批发市场有秀山综合批发市场等7家。

十四、县城饮食业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秀山县城只有几家小食店,经营品种单一,主要经营米饭,炒菜、面食等。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县城饮食业得以速猛发展,在原国营旅社、“三八食堂”、“甜食店”为骨干饮食业的基础上,至2019年县城大小饮食业发展到千余家,有名的饮食商家有花灯美食街、滨江公园美食城、新北园、秀山大酒店等20余家,县城还有一条好吃街和20家农家乐。县城特色小吃有油粑粑、米豆腐、王锅贴、卢家牛肉面等。

十五、县城通讯变化。解放初期1949年,秀山县城有有线电话和电报传递信息。新中国建立后,改革开放前仍用电话、电报传递信息。之后通讯得到快速发展,至2019年,移动电话实现了普及,除5岁左右小孩外,基本上人人都有一部手机,有的还有两部,现在固定电话和电报机已成摆设。

新中国建立70年来,秀山县城还有很多变化,例如市民煮饭的能源,解放初期都是烧柴,新中国建立后很长时间仍是以烧柴为主,少数市民开始用煤煮饭,从2005年起开始用天然气(部分市民用液化气),现在天然气已成为县城市民生活的主要能源。

龚尔和
2019年9月27日

作者近照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1: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喝合适的茶 做最好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