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儿时,那些过年的记忆(散文)

[复制链接]

三不管岛

Rank: 3Rank: 3

12

主题

96

帖子

270

积分

UID
3596
发表于 2015-3-4 12: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儿时,那些过年的记忆
                                                                    文/毛朝建
      儿时,日日盼望着过年。因家庭贫寒,生活艰苦,一家人累死累活辛勤劳作一年,也只是勉强能填饱肚子,有好吃的也都是留在过年吃。所以时光刚敲响腊月的钟声,我们便掰着指头数日子,盼望着年的到来。
      我们重庆农村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恭送灶王爷上天算起,一直到到正月十五玩龙灯、烧龙灯结束。每个日子都有各自的风俗和禁忌,都需要严格遵守的。
          1、祭祀灶神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祭祀灶王爷。祈愿灶王爷在玉帝面前汇报这一家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做的事的时候,多多美言,少说坏事。我小时候家在农村,每到这一天的子时,母亲就要把一块煮熟的四四方方的猪肉装在盘子里作祭品,俗称“刀头”,“刀头”一定要趁热,好让肉的香气能飘散开去。
      那时候的农村物资匮乏,年猪也还没有杀,加上家里很穷,没钱割猪肉祭灶神。恰好生产队死了一条牛,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一小块牛肉,母亲就切了牛肉上最好的部分煮熟,准备敬灶神。祖母责怪地说:“牛一年到头辛苦的犁田、耙田,给人种粮食吃,不能用牛肉做供品。”我祖父那年还在世,他是个达观的人,就接过话头说:“只要话说得好,牛肉都可以做刀头,但要趁热络,心诚则灵,将就用吧。”母亲听完哀伤地把“刀头”摆上,苹果、糖装一小碟,沏上一杯农村俗称“老鹰茶”的野茶做净茶供上,再点三柱香,烧上三树长钱。然后母亲伏在地上哭了半个时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述说了一家人生活的艰难,惹得我们在期盼过年的兴奋中也凭添了几分伤感。
          2、打“扬尘”
      第二天,也就是腊月二十四,一家人早早起了床。母亲照例是起的最早的一个,她红着眼圈挨个把我们叫起来。母亲的喊叫很特别,总是几个名字挨着叫,“老大、老二”起来煮早饭啦,等两个姐姐窸窸窣窣起了床,在灶前烧柴火煮早饭的时候,就该叫我们小的三兄妹了,只听见母亲喊:“毛三、毛四、毛五起床了。”我们都是孩子,贪睡,有时候赖床,不想起,口里虽迷迷糊糊地答应着:“起来了!”却不见动身。等母亲喊了两遍后,我们就用床前的鞋子在木楼板上“啪啪啪”地拍几下,又继续睡去。母亲听到响动,以为我们都起床了,就出门上山砍竹枝做打“扬尘”的扫把。
      天蒙蒙亮,我们在迷糊中听到院坝里母亲拖回竹枝的声音,才慌不迭的穿衣起床,因为再不起床,就要挨母亲的棍子了。吃完早饭,母亲和祖母拆洗床上的蚊帐、床单、铺盖面;我们小点的三兄妹就把家里能拿得动的物件往院坝里搬,两个姐姐就搬桌子、碗柜什么的大件物品。家里东西虽然不多,但全部搬完也得一两个小时。等全家人把屋里的东西全部搬到院坝,两个姐姐就在院坝里用水檫洗搬出来的东西。母亲则拿着自己扎的竹枝大扫把,清扫屋顶、墙角的蜘蛛网和积了一年的灰尘。
      劳累了一天,等把打理得干干净净的物品全部归位后,一家人都累得气喘吁吁。我们坐在洗得白生生的泛出木色的板凳上,和家人团聚在简陋的还弥漫着潮润水气的屋子里,心里感觉却是那么融洽、那么温馨。那个年月虽然家穷,但我依然怀念那个齐心合力、亲情浓浓的日子。
          3、杀年猪
      杀年猪的日子不确定,这要根据家里喂猪的饲料是否告罄。我们家的猪草都是我们最小的三兄妹打的,因为是年猪,平时除了吃我们打的猪草,还喂一些一家人平时吃不了的红薯和玉米。那一年生产队粮食欠收,我家的红薯和玉米早早的被一家人当主食吃完,哪有给猪吃的。及至腊月,我家的年猪也不过长到一百来斤。但一家人过年必须得杀个猪才行,否则过年就没肉吃,春节又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在腊月十几的时候,母亲就叫杀猪匠来杀年猪了。
浑身油晃晃的杀猪匠带着杀猪的工具来到我家,他打开行李袋,只见杀猪刀、剔骨刀、砍刀、刨刀,石锤,捅杆、挂钩等工具一应俱全。他来到猪圈看着圈里还长得半大的猪儿,对我母亲说:“这猪还要长膘啊,过段时间再杀吧?”母亲说:“家里人吃的都不够,哪有粮食喂猪啊,等拖瘦了再杀,就不划算了。”杀猪匠只得把圈里的猪赶出来,母亲请来舅舅和表哥,他们一个拉住猪耳朵,一个拉住猪尾巴,就把猪按在了杀猪的宽板凳上。杀猪匠用一口干净木盆放上一点盐安放在猪脖子下,红刀子进,白刀子出,一股红红的猪血便“汩汩”地流进木盆里,接了满满的一盆猪血。杀猪匠说:“你们今年这年猪的血好,明年一定财旺运旺。”我们一家人听了都万分高兴,母亲高高兴兴地给了一块二角的封子钱,眼睛都笑得眯成一条缝,仿佛看到一家人闪着金光的未来。
      为了便于刨皮褪毛,杀猪匠把杀死的猪在猪脚部位用刀割一个小口,然后用长长的捅杆打通了猪的四肢,把嘴凑上猪脚上的口子,“呼哧呼哧”的往猪身体里吹气,直到把猪的身体吹得鼓涨涨的。舅舅在院坝边早已经挖好一个土灶,旺旺的柴火把灶上大锅里的水烧得热气腾腾。杀猪匠用刨刀、石锤把猪打理得干干净净,然后和表哥一起把它摆在锅边的柏树枝上,成四脚趴地的姿势就准备祭祀了。这时,母亲拿来一瓶酒、四个酒杯、几支香和长钱交给杀猪匠,杀猪匠把四个酒杯整齐地摆在猪光洁的背上,倒上酒,点燃香和长钱,祭祀“四官”菩萨,以祈求主家来年六畜兴旺。
      接下来,剖边、理猪下水、把猪肢解成一块一块的挂在火塘上。这火塘的火从冬天开始就没有熄灭过,一直燃烧到来年春天。这期间,母亲还要用新鲜的瘦猪肉拌上作料灌进肠衣做成香肠;用新鲜的猪血加上现磨的豆腐捏成团,用菜叶包着,做成血豆腐一并放在火塘熏着。待到火塘上的腊肉、香肠、血豆腐被柏树枝、青㭎叶熏得焦黄发亮的时候,年就到了。
          4、过小年
      农历的腊月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母亲的年货已准备就绪。大人们无论多远,都要在这一天赶回来与家人团聚,“这叫团圆年。”从重庆走路回来的父亲说。父亲那个时候在重庆工作,因工作繁忙,直到腊月二十九晚上才从重庆动身,加上交通不便,抄小路,走近道,走了整整一个晚上,到天亮才回到家中。差不多忙活一晚上的母亲看到父亲回来,平时难得展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红着眼圈温柔地对父亲说:“我还以为你这个年回来不了呢。”而我们五姊妹,却争着翻看父亲的行李包。因为我们知道,每到过年,父亲便会给我们每人买一身新衣服。待我们翻到自己的衣裳,试着穿上身相互比谁的更漂亮的时候,母亲又忙活着炸酥肉、捏圆子、蒸烧白,为我们准备过年的食物去了。
      中午的时候是我们一年中最兴奋的时候,那时候无论家里多穷,母亲总会用她的巧手变戏法一般变出满满一大桌食物出来,而且都是我们平时难得尝到的食物。待到父亲主持的祭祀祖宗的仪式后,我们便可以大快朵颐了。我最喜欢的就是母亲做的炸酥肉,直到现在,我每次回母亲的家,便要让母亲给我炸酥肉吃。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满足我的要求,买来食材,在盆里把面粉和上水加上盐和味精,打进两个鸡蛋,再把五花肉去皮切成细条,加上一点红糖和醪糟汁,再用她那双粗糙的皲裂成松树皮的双手反复抽打近半个小时,直到捻起一条肉条后,盆里稀稀稠稠的面糊便牵连不断的被提起来为止。母亲把这样的肉条放进滚油里炸,不一会,一条一条金黄的酥肉便炸成了,然后放上笼屉里蒸或加上大骨汤一焖,吃一块满口香,既松软又筋道。那时,母亲总是在腊月二十九晚上炸酥肉,我们小的三姊妹瞌睡大,早早的就睡了,可是,母亲炸酥肉的香味飘进我们睡梦中的鼻孔,弄得我们再也睡不着,于是兄妹几个便悄悄的起床站在灶边看母亲炸酥肉。母亲说:“要等明天敬完祖宗再吃。”可幼小的我们哪能抵得过这美味的诱惑,趁母亲不注意的功夫,偷偷拿一块跑到屋角里大嚼起来,即便母亲发现了,她也只是轻轻拍一下我伸进装酥肉的筲箕的手,嗔怪道:“馋嘴。”然后也不再阻止,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已经馋了一年了。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守岁,那时家里还没用上电,仅有的一个用干电池的收音机还是坏的,更说不上像现在这样可以坐在沙发上看春晚了。唯一打发时间的就是趴在父亲大腿上,看着火塘里熊熊燃烧的柴火,听祖母和父母亲讲故事。等到子时交更的时候,父亲便把一些草纸打就的信袱垒在院坝里烧掉用来祭祀祖宗。母亲也到厨房摆上供品祭祀,去迎接灶王爷下仙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不管岛

Rank: 3Rank: 3

12

主题

96

帖子

270

积分

UID
3596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2: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那些过年的记忆

     5、大年初一
      终于到了我们盼望已久日子。过年的前几天,我们几姊妹就拼命的割草,早把牛草、猪草备得很充足,等着正月初一这天就可以尽情的玩耍,不用做作业也不用做家务。虽然这一天什么事都不用做,但父亲说:“初一早上得早起,这一年都会起得早,千万不能睡懒觉。” 我们很尊重父亲,父亲难得回家一趟,我们都很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短暂的时光,也很愿意听父亲的话。所以,当母亲早早的叫我们起来的时候,我们也不再懒床。
      祖母在灶门烧柴火,母亲把年前磨好的还绑在石磨上沥干水分的汤圆,从白布口袋里抠出一坨来装在盆里,在灶台上揉好,和父亲一起用红糖、汤圆芯子做馅包汤圆。等汤圆煮熟,父亲便舀了一碗端在院坝里的板凳上祭祀天地。这时,我们几个孩子都穿着簇新的衣服排着队来给祖母和父母亲磕头拜年,父亲照例每个人发两角的压岁钱,我们兴奋地拿着钱便跑到院坝里玩闹去了。
      有时候,初一早上也会来一个不速之客——送财神的。他虽然穿着破烂,一手杵着一根打狗棍,一手拿着一叠年画——俗称财神。但是别小瞧那些送财神的人,你绝不能把他们和乞丐相提并论,他们靠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见事说事,见物说物,口若悬河,舌绽莲花。说得大年初一想听吉利话的主人家心甘情愿的拿出钱来,钱多钱少无所谓,把送财神的打发走就成,如果主人家太抠门,不愿意在大年初一拿钱破财,送财神的便会编些难听的顺口溜。最后,主人家还得拿钱打发,换回一张财神画恭恭敬敬贴在大门上,祈愿来年好运连连,升官发财。那年初一,我家也来了个送财神的人,父亲祭祀之后放完鞭炮,一家人正准备坐在桌子上吃汤圆的时候,老远就听到屋边田埂上的声音:“财神到(嘛),福运来(哦)——,老板年年(嘛)发大财(哦)——,爆竹落地纸开花(嘛)——,恭喜财神到你家(哟)——”。那拖长的声音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音色也婉转动听。父亲一听,是送送财神的来了。因为家穷没有余钱打发,就叫我去把大门关上。这时,送财神的来到了院坝,见大门刚刚关上,又唱道:“走了一湾又一湾(呢),走拢(嘛)就把(那)财门关(呢),走了一岗又一岗(哎),我想把(那个)财神(嘛)送一张(哎)——。(主人家)打开财门瞧一瞧,(门前)尽是大元宝(哦)——。”父亲一听这话中听,忙叫我去把门打开,但还是没理他。送财神的见门开了,又继续说道:“财神好(嘛),财神发(哟)——,我把财神(嘛)送到家,主人家日子红红火,一年更比一年发(哟)……”父亲见他说个不停,估计不拿钱是不走的,心想送财神的也不容易,就给他几角钱打发走了。
      吃完汤圆,我们就可以在给祖宗上坟的时候捡没炸完的鞭炮,我们就可以尽情的玩平时没时间玩的游戏,比如滚铁环、抽陀螺、用废纸折的手枪和邻家小孩玩打仗,我们还可以拿着两角压岁钱买几颗能甜透心里的水果糖,我们还可以穿着新衣服走亲戚家去招摇,吸引亲戚家孩子羡慕的眼神。这一天,我们有对过去辛苦一年的放松,也有对新年太多的期盼。
      6、走人户,
      从初二开始,我们喜欢跟着父母走亲戚拜年,俗称走“人户”。因为每到一家,不单有好吃的、好玩的,而且舅娘孃孃因为喜欢我们说的“某某恭喜发财”的吉利话,还会给我们几角钱。我们就把打发的钱存起来,一到春节结束,几姊妹攀比着看谁收到的钱多。有一次,我到三舅家走“人户”,三舅家家底殷实,一路上我就盘算三舅娘会打发我多少钱,因为每年去她家,打发的钱都不少,回去就会把两个姐姐比下去了。可是,估计那次三舅娘太忙,我告辞的时候居然没有给我一分钱,害得我一路上都非常郁闷。
      其间也有亲戚陆续到我家串门的。提点礼物,无外乎两包糖、两封饼干……等等,这些送来礼物是不准我们小孩子吃的,还要走人户的时候送出去。你送来,我又送给他,亲戚也不多,且相互间都是亲戚,送来送去,那包礼物说不定转了一圈又回来了。礼物还是那包礼物,最可能的变化就是那两包糖转回来的时候,说不定早已融化成一坨了。这时,母亲才把那些不能再送的礼物打开,让一家人分享。
      7、过大年
      俗话说,“人户”走到十三、四。也就是说人们到正月十四的时候,就不再拜年了,因为十四就是过大年。
      十多天的人来客往,家里过年时候准备的食物都消耗殆尽。到了过大年这天早上,母亲就把石磨上空空的汤圆口袋拿下来,放进汤圆水里洗净。然后滗干上面的清水,磨嘴下的缸钵底部就会沉淀出厚厚一层汤圆粉。晚上,母亲就把这些含有杂质甚至泥沙的汤圆粉放进油里炸来吃,俗称炸“蝗虫”。因为汤圆粉是余料,不好造型,母亲便把这点汤圆粉揉捏成各种害虫的形状,如蝗虫、蚱蜢、菜青虫等,也不太形似。然后放进油锅里炸,边炸边说:“炸死蝗虫,炸死……”,我家过大年炸“蝗虫”的习俗,一来解决了过完春节后大年夜的晚饭问题,二来在炸的过程中,也寄托了母亲希望庄稼地里所有的害虫在这一天全部被油炸死,新的一年粮食取得丰收的愿望。对于我们来说,吃完这顿美餐,意味着春节幸福生活的结束,接下来又要过瓜菜半年粮的艰苦日子。
      8、正月十五玩龙灯
      春节,一年伊始,寄托着人们多少美好的愿望。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汤圆,走亲访友拜过年,正月十四的大年夜吃完了整个春节的美食,都是为了对过去一年的辛苦劳作的彻底放松。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预示着整个春节的结束,人们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必须完成整个春节的压轴戏——玩龙灯了。
在北方,正月十五吃元宵,类似于我们老家重庆的吃汤圆。但是,北方的这一天也有个赏花灯的节目,这也许和重庆的玩龙灯的风俗有异曲同工之妙吧。重庆最有名的当数铜梁龙灯,那可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民俗项目。我们綦江东溪古镇正月十五也玩龙灯。我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人过完春节,在东溪镇紫街小学宽阔的操场上欣赏到一场精彩的玩龙灯。
      那场玩龙灯有两条黄龙,十来米长,竹篾制作的骨架,黄布蒙的龙身,龙头须眉虬张,凛然生威。玩龙灯还没开始,四周就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不一会,上千平方米的操场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二十几个戴着草帽,赤着双脚,光着脊梁的庄稼汉子举着两条龙灯入场。鞭炮声声炸响,两条龙灯随着龙珠上下飞舞,四五个人手拿点燃的鞭炮,追逐着两条龙灯在场中飞快的游走。舞龙人在奔跑的过程中,把巨龙舞出各种姿态。只见,它们时而蛟龙探水;时而云起龙骧;时而游龙戏珠;时而二龙抢宝;时而龙头高昂,龙蛇盘绕;时而龙跃鸿矫,龙蹿云霄。场边的观众里三层外三层,随着舞龙灯的精彩呈现,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场中舞动的飞龙,不知不觉地越围越拢,不时发出兴奋的赞叹。这时,场边有三个铁匠,一个人扯着有本地特色的风箱融化铁水,一个人双手斜拿一块木板,一个人用勺子舀出铁水倒在木板上,拿木板的人在铁水倒上木板的那一刹那,双手用力一辉,铁水飞溅而出,向场中的两条龙灯飞去,火花四溅,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铁水花飞到舞龙人草帽上,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脊背滚落下来,赤着的双脚又踩在温度还很高的铁粒上,烫得他们满场飞奔。他们舞到哪儿,铁水花就打到哪儿,一时间,场中硝烟弥漫,两条龙似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上下翻滚嬉戏,鞭炮围着龙灯噼里啪啦的炸响,仿佛蛟龙下凡时电闪雷鸣。每打一板铁水花,光芒四射,绚丽的火花在空中绽放,仿佛龙宫不夜天。这些舞龙人一边舞着龙灯,一边迅速地躲避滚烫的铁水花,把两条龙舞得虎虎生风,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场边的观众看到龙灯舞过来,铁水花飞过来,也不知不觉地让出场地,生怕那飞溅的铁水落到自己身上。
      舞完龙灯,夜已至深,众人一边鸣锣开道,一边炸着鞭炮,一边簇拥着两条黄龙,一直送到镇紫街河边的沙滩上烧龙。谣谚说“烧龙烧龙,焰火熊熊,今天烧过,一年都红”。两条龙燃烧升腾的火焰,带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映红了半空。
      的确,现在的日子,红红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发表于 2015-3-4 13: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就是这哈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E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074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活跃会员论坛元老

UID
7
发表于 2015-3-4 15: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描述自然亲切,感情真切,一篇很好的散文,使我们触摸到的关于年的碎片在楼主的笔下得以集中,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49

主题

933

帖子

3265

积分
UID
179
发表于 2015-3-4 16: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湖北老家风俗和楼主所写是差不多的
自勉心语:活得健康优雅,行得宽广宁静,走得淡定温婉,给得慷慨热情,老得知性从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00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UID
3
发表于 2015-3-4 17: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朴实的文字!顶一个!
关注秀山百姓网,关注百姓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92

主题

4478

帖子

1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4
发表于 2015-3-4 17: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楼主那里的风俗和我们这里基本上没有差异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4 19: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越来越怀念儿时的年味。
不是每件事我们都能提前预知,完美完成。反而,往往是当我们明白时,一切却已成为过去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4 21: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怀念小时候,那时候奶奶健在,父母也很和睦……可现在老家却空无一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4 21: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怀念小时候,那时候奶奶健在,父母也很和睦……可现在老家却空无一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