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二部分:散文随笔获奖作品
1
一等奖:赶乡场
文/李 昔
赶乡场,我们乡下最隆重的集会和盛典。
赶乡场都是在固定的日子里,集中在集市上。为了便于大家互通有无,邻近的几个乡把赶乡场的日子错开去,每五天一个轮回。到了赶集天,天麻麻亮,小商小贩们就搭乘早车,把服装、鞋帽、日杂等货物搬运到乡下的集市上贩卖。蔬菜、杂粮、活物、瓜果则大多就是当地农民们自家的农副产品。
平日里的集市较为冷清,到了赶乡场的那天,人特别多,摊位,背篓,箩筐,甚至直接放在地上的物品杂件,把集市挤得满满当当。人声喧嚷,热闹非凡。讨价还价的声音,孩子哭闹的声音,相互招呼的声音,饭店食客的声音,一切声音里浸润着快乐,一切快乐又被声音填充。乡场天,集市像锅沸腾的水饺,煮沸山,煮沸水,压低了吓退了远远近近的鸟声。
我们乡场,我们的赶,有急切,更多的是期盼。要去乡场,只能赶。只争早来,唯恐落后。迟了,晚了,卖家担心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买家着急所需的东西买不到了。
最热闹的地方,还是在集市最边角的地方。铁三角架上架着大铁锅,柴禾粗块,火焰欢腾,劈啪作响。锅里肉条及动物杂碎四处飘香,红段是提味的辣椒,黄条是增香的姜块,颗粒是除腥的花椒。一锅欢快的汤汁,刚好浸过这些狂热的料理,内容充实,色香味全,浓郁厚重,在那里招摇着。我们管这光天化日下的大排档,叫吃汤锅。汤锅的料材有时是牛肉,有时是羊肉,有时是猪肉,以猪肉为多见。汤锅的受众大多只限于中老年男人,他们喝酒,吃肉,划拳。在划拳的输赢中,大青花碗里的半碗酒就是赌注。一口酒,一口肉,一口粗话。冷的天里,鼻涕挂挂。累了,这就是解乏。
在心里,在路上,把日子掐算,把农事放下,向着那个集市,怀着各自的愿求,去吧,去吧,那就是乡场。
大乡场有大乡场的盛况,小乡场有小乡场的趣味。
今天赶的这个乡场,最边远,一个小乡场而已。车行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到达时,已经是一幅曲快尽,人快散的画面,摊多,人少,一个集市犹如一锅半温的水,仅存些许淡漠的暖意。
问了一个赶场人,这场也散得太早吧。他笑起来,说,真是城里人啊,不知春秋哦,这几天啊,天色好,太阳巴适,抢收谷子,忙得屙尿都来不急提裤子!
果然,离集市最近的稻田里,农民们正在挥镰割稻,甩臂脱粒。大把大把稻穗,一起一落,重重地撞击四四方方的戽斗内壁,这边,咚——咚——咚,那边,咚——咚——咚,悠远浑厚,声响在空气里交融,有时错集,有时叠加,于山间,于村落,甜蜜地飘荡回响。
本无所需,本无所求,没有期待,信步向前,若有偶遇,若有怦然心动,那就是缘分。像上次赶乡场,带回的就一把用芭茅穗扎成的掸子,农村用来清扫石磨磨盘上的杂质和粉尘。稀罕着,买回一把,回来后,城里没有磨盘,到处都是现代化,恍然间明白,原来它属于乡下。后来,我把它插进一只湖蓝色的宽口瓶子里,当作花,心疼了很长一阵子。
乡场上,小商小贩们开始收整货物,当地百姓也在提篮背篓。他们都要往家赶了。
这时,有一个背篓,还很淡定。口朝外,斜放着,十来只茄子安卧底部。紫是亮紫,生鲜得很,个小,卷曲,端着要开口说话的神情。
哪个卖的茄子?
来了来了,我的。应声而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婆,清清爽爽,很真诚地笑,很温暖地答。她小跑过来了。
接下来,短短的时间里,我和老婆婆有了如下的交流。
这茄子怎么这么小啊?
本地茄子,肉紧,水分少,香。
哦。
比起超市那些,好吃多了,超市的炒出来,半盘的水,寡淡。
哦。
立秋了,这些是秋疙瘩。最后的宝了,我们要种冬菜了。
老婆婆的这一句,我哽了一下,没有顺畅地“哦”出来。
老婆婆的话,深深触动了我。话里有两个关键词,像两束光,击疼我,仿佛要导向着什么,要驱赶着什么,要照亮着什么。
秋疙瘩。是的,多么亲热的召唤。我们这里称呼最小的孩子,都喜欢叫疙瘩,还叫幺疙瘩,还叫满疙瘩。那就是意外之获,那就是喜上喜,那就是宝中宝。像这些茄子,立秋了,它们是秋天的疙瘩,秋天的喜庆,秋天的快乐。当我们忙碌一天,当我们走过韶华,我们将成为谁的疙瘩?当我们坚守,当我们疲乏,谁又挂果于眉间,成为我们暖心的疙瘩?
宝。是的,多么心跳的字眼。白话版《说文解字》,宝,家藏的珍品。茄子,地头最后的宝,这一季最后的宝,老婆婆最敬重的宝。地头是家,季节是家,那个老婆婆暖和的心是家。茄子就成了他们共有的宝。宝,你的宝,我的宝,有过吗,是什么,在哪里。我们好像很忙,行色匆匆,好像从来都舍不得花费一点点的时间,让生活节奏慢下来,再慢下来,就算花掉一杯茶醒来的时间,清点过我们的宝,疼爱过我们的宝。
我把茄子买下。
我让朋友把车开走。我说,回吧,我走路回来。朋友说,你疯了?我说,想走走,哪里黑,哪里歇。朋友说,你疯了。
一场及时的痴狂,一剂对症的汤药。
往回走。天黑黑,心酸酸。
往回走。天黑黑,心亮堂。
评语:不足两千字,却能将一个热火朝天的乡下集镇描绘得活龙活现,使得极富民族特色的乡场以及赶集村民憨厚朴实的言行跃然纸上。作者感叹尘嚣遍布的现代生活于无形,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以一个随处可见的乡场为切入点,展现出少数民族地区原生态生活的纯粹和其间最难能可贵的“农家之乐”。
2
二等奖:两条河流
文/宋亚军
如果可能,我宁愿放弃 肉体里的火焰、南方的日子和焦虑 和你远渡重洋,在沙滩上翻晒发霉的记忆 我知道你身体里隐藏了两条河流 可能是长江,或许是黄河 我整片祖国的淡水资源 在你两只眼睛里滚滚流,变得咸味很重
评语:廖廖数语,就显现出让读者浮想联翩的广阔空间,有着深层次的内心描摹却又不失其外在的大气、深厚和宽广,可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或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