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春风里,暖阳下,峨溶老码头安静、祥和。零星点点的古建筑,摇摇欲坠,破旧不堪。
“以前峨溶镇上的玉皇宫、万寿宫、二世庵和土皇庙等都被毁,现只有自生拱桥和我家屋后的四合院等古建筑保存了下来。”60岁的白华繁谈到峨溶的变化,感慨万千。
从2014年开始,白华繁就用手中的笔,绘制出以前峨溶老码头的繁华场景。
白华繁摆在橱窗里的绘画作品
用回忆再现峨溶古码头
白华繁的家住在峨溶街上,他家祖上曾几代教书。“以前我家有个藏书阁,并挂有一块清政府赠的匾,当时我还小,大人不让进。在文革时期我和父亲连夜将那些书籍全部烧掉,后来,藏书阁也被拆除。”白华繁告诉记者,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过画画,有一定美术功底。
白华繁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他以前工作忙又要照顾家人,抽不开身,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去年便又开始画起了画。
“过年时,别人都在打牌,我就开车载着一家人出去写生。”白华繁说:“在我画画时,孙子也拿着笔在一旁跟着学,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到目前为此,白华繁用回忆的形式,基本完成峨溶老码头的绘制工作,下一步他将把整个峨溶镇的历史整理出来,并汇集成册。
白华繁的绘画作品中大多反映峨溶老码头曾经的繁荣景象,其内容大多来源于他儿时的所见所闻。
白华繁用回忆绘制出曾经繁华的峨溶老码头
曾经繁华的峨溶古码头
采访时,白华繁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介绍他的作品,并讲解了以前老码头上的八抱大(当地人把八个成年人合抱的周长称为“八抱大”) 棕树和仙鹅褓蛋等景点。
采访时白华繁忙着给记者介绍
“在今天峨溶中学的位置就是文昌阁所在地,并长有一颗八抱大棕树(棕榈)。八抱大棕树并不是说那颗棕树有八抱大,而是有一颗八抱大的树上面长了一颗棕树。”白华繁叹息地说,“可惜,这颗神奇的树在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被烧,烧了几天几夜,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去捡碳的场景。”
除八抱大的棕树外,仙鹅褓蛋无疑也是峨溶老码头的象征。在清水江边,有一颗石头神似鹅,石头下面又恰好有两颗鹅卵石,所以被呼为“仙鹅褓蛋”。现在,那只仙鹅依旧“卧”在江边,而那两颗“鹅蛋”在文革时被推下了河。
从白华繁的画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当年峨溶老码头上的二世庵、文昌阁以及防匪的碉堡等,另外,清水江上来往的船只密密麻麻,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再现峨溶老码头的繁荣景象。
四合院历经沧桑成为峨溶镇上为数不多的古筑建筑
消失殆尽的峨溶古码头
如今,水路交通退出历史舞台,被公路、铁路运输所取代,峨溶老码头也逐渐被人遗忘,古建筑也换为时尚的“新装”。
白华繁介绍,他家屋后的四合院保存了下来,那幢古建筑是解放前一国民党军官的家。“现在,这幢房子属几家人所有,破坏较为严重,已经无人居住。”
该四合院位于峨溶镇镇政府对面,为木结构,并砌有防火墙,主体保存完好,一旁的厢房残垣断壁,损毁严重。
如今,每当峨溶镇赶集,边区的居民前来买卖农副产品,很是热闹,但码头很冷清,无人“光顾”。平常,白华繁都要将自己的画摆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到。“我画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峨溶老码头,也希能够保护好那些古建筑,留住那份记忆。”
(记者 严东波)
白华繁:绘出峨溶古码头 再现峨溶古风貌-秀山网
http://www.zgcqxs.net/default/newsshow-10-496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