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超5成农民不愿“农转非”?

[复制链接]

一碗水

Rank: 1

5

主题

9

帖子

45

积分

UID
36478
发表于 2016-5-4 11: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首要任务,是使所有的地方都能够出台具体落实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回乡。而去年四川省统计局对成都、自贡、绵阳等9个城市的进城务工人员调查后发现,半数以上进城务工人员不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不想再回农村的比例仅为14.8%,有53.8%的明确表示不愿转户口、目前只是暂时待在城里,还有31.4%的持观望态度,视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定。他们为何不愿“农转非”?

  为啥超5成农民不愿“农转非”?

  专家观察:“农转非”需除后顾之忧

  四川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俊波从3个层面分析了进城农民工不愿“农转非”的问题。

  一是经济层面的问题


  农民工不愿“农转非”是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的理性选择。这种成本收益比较是从净收入的角度来看的。将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以后,在城市就业所得到的工资总收入减去城市里面购房、安家、生活的系列成本,才是农民工成为“城市人”以后的净收入;同时,成为“城市人”要不要放弃农村的各种权益?如果必须放弃的话,那么放弃的各种权益就成为“农转非”的机会成本。要让农民工安心“农转非”,就必须满足:首先,成为城市人以后的净收入必须为正;其次,在城市的净收入必须大于放弃的农村相关权益。如果这种条件不能满足,那么他们不愿意“农转非”就是正常现象。

  二是安全层面的问题


  现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无法为农民工“农转非”提供足够的保障。除了个别试点地区外,目前农村人口实行的还是家庭保障。对于农民工来说,土地是家庭保障的重要基础,也是最后的防火堤。在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农民工是不敢贸然“农转非”的。

  三是社会层面的问题


  农民工群体正在逐渐分化,部分农民工存在社会融入障碍。年龄大的农民工群体,出于社会习俗、生活习惯等,很难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教育、经历等原因,可能对城市生活已经习惯了,反而难以再适应农村生活。

  对农民工不愿“农转非”的现象应该正确看待,这是正常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家庭保障的局面,让农民工能够放心“市民化”。其次,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各种成本。一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农民工群体对农村权益的预期,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机会成本。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住房制度,放宽对农民工群体的购房限制,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各类保障房体系之内,真正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成本。

      文章来源:土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12: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12: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四斗坝

Rank: 4

10

主题

227

帖子

662

积分

UID
32446
发表于 2016-5-4 12: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个L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13: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问题都还没完善呢
喝合适的茶 做最好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13: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