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微信朋友圈帮忙砍价是真的吗?微信朋友圈充斥着“帮忙砍价”的活动,其实这种骗局一般是不可信的,下文给大家带来微信朋友圈砍价骗局揭秘,一起来了解下吧!
经过了“点赞潮”“红包潮”后,微信朋友圈现在掀起了“帮忙砍价”的热潮,称邀请朋友在链接中帮忙砍价,如果砍到0元,可免费获得价值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物品。殊不知,许多砍价链接的真实目的是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最后不仅不会收到奖品,反而有可能被骗钱。昨天下午,市民吴女士拨打晚报热线3909990,诉说了自己邀请朋友帮忙砍价被坑的经历。
吴女士是一名生意人,平时联系客户都是通过微信。前几天,吴女士在微信中看到某商家举办“呼朋唤友来砍价”活动,其中有一款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包。“这款女包原价1万多元,商家在活动中称,只要找朋友帮忙砍价,最低0元就可以购买。”吴女士说。
看到有这样的活动,吴女士立刻在微信中呼朋唤友帮忙砍价。由于吴女士的人缘好,朋友们很给力,大家你“砍”一下、我“砍”一下,价值1.5万元的女包一会儿就降到了8000多元。但是,吴女士还不满足,打开自己平时做生意的群组,在里面广发红包,让大家帮忙砍价。吴女士有十几个群组,每个群组都发了100元红包。这一大把钱撒出去果然见效,只见女包的价钱越降越低。最后,这款女包的价钱总算降到了0元。
当吴女士点开微信购买时,商家的页面却显示库存不足。吴女士立刻与商家联系,却被告知该活动只发放5个女包,而且已发放完毕。在商家的提示下,吴女士在活动页面的下方找到了一行小字:“本次活动限量5个女包。”
听了商家的解释,吴女士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看着活动页面满是帮忙砍价的朋友名单,吴女士开始担心自己的客户信息会不会被商家泄露。“当时就有人提醒我小心上当受骗,我还是财迷心窍,结果不但花了钱,还给自己找来了麻烦。在此,我以亲身经历奉劝大家莫贪图小便宜,小心吃大亏。”吴女士苦恼地说。
砍价后的价格,用户信息后台已经记录
有报道,一位大三女生在朋友圈参加了一个“88元得福袋”的砍价活动,经过众多好友的帮忙,终于把一个标价580元福袋砍到了88元。但是,经过网上对比之后之后,女生砍到的福袋,只是一个市价不足45元的甚至更低价格镀金“福袋”首饰。
砍价商品最低砍到88元
砍价商品标价580元砍价商品最低砍到88元
同类商品网上价格45-55元甚至更低 同类商品网上价格25元
这位女生的受骗经历在网上经过传播之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随后,微信上“帮砍价”活动也被网友揭露出“骗局”的真实面目。
相关专家表示,微信“砍价”“助力”只是网络营销的一种方式。不同的账号举办类似活动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产品营销宣传,有的则是为了骗“粉丝”关注、骗取个人信息等。更有甚者,其实就是为了后续的诈骗。
事实上,微信“帮砍价”活动起初只是用于营销。不少商家通过这种活动吸引人们在朋友圈转发关注,从而吸引了一大圈粉丝,短时间获得了大量关注度,实现不错的营销效果。
但是后来,这种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受众容易上当的的活动给不法分子盯上了,于是演变成了一种新型的骗局,充斥着整个朋友圈。
其实,这种骗局的规则很简单,只要邀请好友为自己“砍价”,即点击该链接帮忙砍价,就可随机减少不等的金额,直到变为很优惠的价格,甚至可以免费得到礼品。然而,很多砍价成功的微友不但没有收到奖品,反而泄露了个人信息。
此前,一则名为“京东双11预热,砍价0元拿iPhone6s”的活动链接在各个微信群和朋友圈内疯传。根据链接中的活动规则,参与者在砍价成功后需要在弹出页面输入联系人、地址、电话,但之后却没有一个人拿到手机,而且不少参与的用户收到了大量广告短信、恶意链接甚至诈骗信息。之后,京东还专门为此辟谣,提醒用户小心上当。
尽管如此,这样的骗局依然在微信朋友圈泛滥。在我点击了一条“帮砍价”的链接之后,便进入了一个高仿的“京东”页面,该页面不仅有京东的标志,还显示着参与“帮砍价”的商品和原价格等。界面下角则有参与“砍价”的好友姓名和砍价价格。此外,界面上还有“帮TA砍价”和“我要参与”的按键。如果点击按键,则需要填写个人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而当用户“砍价”到零元时,整个活动页面就会失效。
在这种微信“帮砍价”活动中,骗子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收集个人信息,二是为了骗钱。所以,参与过的用户接下来会收到大量的广告短信和诈骗短信。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帮砍价”活动并不是微信官方开发的应用软件,并没有安全保障。这类活动填写的个人信息其实链接着后台服务器,一旦点开活动页面,用户的一系列相关的个人信息将会泄露出去,电子银行账户安全堪忧不说,各种广告骚扰也将接踵而至。更严重的是,如果此类小活动的开发公司将后台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卖给广告商、中介或一些欺诈集团,无疑会对用户的个人隐私及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事实上,除了“帮砍价”,在微信朋友圈还有一些活动大家要小心,比如“算命”、“测姻缘”、“算算你5年后的生活状态”等测试小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填写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手机号甚至是身份证号。不法分子正是借助这些活动套取微友个人信息之后再进行诈骗。
面对如此不安全的“朋友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上当?
提高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显然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朋友圈如果看到“低价”、“免费”等字眼,都不要轻信“优惠”链接。
由于目前如QQ、微信、支付宝等应用很可能绑定了银行卡和身份证,所以用户不应轻易把自己的姓名、手机号、QQ及微信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同时还应防止类似可疑信息的扩散,切勿帮忙转发。一旦遭遇行骗并造成损失,应及时向公安部门进行举报。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坚信天底下从来就没有免费午餐,也没有凭空掉下来的“馅饼”,或许就不用再为自己“贪小便宜”的行为买单了。
来源:环球网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5-12/827279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秀山百姓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