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按照民间的说法,从这一天开始,“北风吹、气温低、雪花飘”的景象就会陆续上演。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此时的气候逐渐从冬季的凉爽宜人转为冬季的寒冷刺骨,万物开始趋向伏藏。人体在这个时期也要主张补肾藏精,养精蓄锐。因此,养生应以“养藏”为原则。
三大器官最怕冻寒潮来袭,气温降低,你的身体真的准备好了吗?下面的健康指导帮你给器官做好“御寒”。
1、血管
遇冷收缩易变脆
血管就像一个橡皮水管,每到天冷时,橡胶就会变脆,如果水压增大,就容易裂开,血管也是如此。寒冷刺激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
美国心脏学会年会研究人员提醒,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2、心脏
最怕温差大
在寒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映比较迟缓,时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更严重的时候,冠脉痉挛还会引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3、肺
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此时要格外要注意养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三个部位要藏好了解了最需要“御寒”的器官,我们再来聊一聊体表容易被忽视的部位需要怎么多加照顾吧。
1、鼻子 晨起冷水搓鼻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老人的大麻烦。
专家建议道“不妨以寒治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粘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二办法。
2、脖子 戴围巾穿立领装
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专家介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风池穴、肩井穴。穿立领装不仅能挡住风寒,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血压病、心血管疾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3、脚 常做足浴
足浴和热水洗脚不一样。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40℃左右,水淹没至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第三是按摩,跑完后擦干用手按摩脚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