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秀山溪口石礌溪

[复制链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发表于 2017-3-21 12: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这是三年多前(2013年),我、20哥以及一位秀山网络界的故人走访村寨时的记录文字,这些文字当时在20哥的主题上跟帖过,并未单独成帖。近日翻看“秀山百姓”网文,居然没有这篇东西,于是就从移动硬盘上找到当时的照片和文字,重新发它出来。提醒我们的”秀山美丽乡村“的宝宝们,叫“春”的季节已经来了,该出脚了。

溪口镇石礌溪,现在叫中和村,由原来位于石礌溪的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从镇政府所在地返回县城的路前行千米,来到老溪口,顺右手进沟,便是传说中的石礌溪。

关于石礌溪,有很多传说。石礌溪、高姚溪这一带是《黄杨扁担》传唱的发源地;这块地方上至现在的膏田乡在解放以前都属酉阳管辖;这里曾是穷乡僻壤盛产土匪之地;这里间曾建立过相当规模的矿山劳改场所。

我们在中和村陈书记的陪同下走进石礌溪,沿途山峡水清,田土不多。进不远,羊石坑路边有曾经辉煌的水银厂留下的老房子,走过废弃的硫酸厂,来到陆家寨。陈老爷子给我们说一段当地流传的民谚:“高姚石礌溪,豆豆和米剋(吃),十颗豆豆糙颗米,还说豆豆和得稀”。深问其由,得知此地田土不多,粮产不丰,尤缺大米,想必那些山坡上生产的饭豆,倒是之前人们的主食。

无米,搞错没有?《黄杨扁担》里可是有“挑担白米下(柳)酉州”的唱词!看官莫急,且听慢慢道来。石礌溪现紧邻酉阳井岗(园)、楠木溪,翻过右侧黄家岩山顶就是酉阳新地坪,北面翻过九把刀进入酉阳楠木地界,传统上与酉阳上述地盘连成一体,在老辈们记忆里,这里几乎 很长时间都录属酉州管辖。

再看口音,这里村民的口音与秀山县其它乡镇有很大差别,特别是韵母“an”和“ang”、“un”容易混淆,老人们很多把盐说成“赢”,“园 ”说成“云”便是证明。陈老爷子给我们解释说为什么这里不出米,讲的是“要吃米到井岗云(园),要吃豆腐上新地坪”,说方圆几条沟, 唯有井岗出高山凉水米,很好吃。我们猜想,这里传唱的“挑挑白米下酉州”可不可能是指隔壁井岗的大米呢?老人说了句:很有可能。

为什么叫“石礌溪”?这是我们村寨印象采风组相当有兴趣的问题。陈老爷子喝了一口茶说,传说之前杨家岩有一付石礌,有人路过的时候总能听到石礌“轰轰”作响,石礌前面有一尊石狮,守护着那付石礌。这就是石礌溪的来由。

说到石礌溪,不得不说到曾经在此强势存在的杨家,当我们试图打探杨家山的后代时,那里已是青山野领,那些历史早已埋入荒冢,不见踪影。就像探寻石礌溪必须说到杨家山一样,说到杨家山必须了解这条沟在解放前至少川湘公路通车以前在秀山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杨家曾在杨家山致富发家,传说中杨家有用晒席晾晒铜钱的故事,这更吸引我们前行,一定要走进深山去看一看杨家山。

光绪版《秀山县志》记载,很早以前进出秀山的古道有五条,其中就有经溪口、玉屏走三百步过棉花坡到鸳鸯嘴这一条。前面提到了,清光绪时,石礌溪一带属酉阳管辖,那么古道过了溪口又往哪里延伸了呢?县志中有无记载不得而知。我们问起以前石礌溪的老百姓如何生活时,老人们说,背盐、挑盐。最初是由九把刀下杨家山出沟,后来因杨家山常有土匪出没,逼抢过客,改从九把刀经四角下沟。说至今那里还能看出古盐道的痕迹。

我们跟随村支书陈书记一步步向石礌溪深处挺进,沿途到看到数条小溪,溪水顺着蜿蜒的山沟左突右冲,最终汇合成常年不干的石礌溪水。书记说,以前住在石礌溪里面的村民赶场走到溪口,传说要过七十二道溪水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可以想见之前先人们生活的艰辛。我们踩着前人的脚印继续向前搜索,看到了陡峭的山岩上曾经的贩盐古道,早已被灌木荆棘覆盖,隐约还能看出当初行走的痕迹。

这里插入一个片断。《黄杨扁担》里唱道:“人说酉州的姑娘好,酉州姑娘会梳头;大姐梳个蟠龙卷,二姐梳个茶花柳;只有三姐梳得巧,梳一个狮子滚绣球”,结尾调“姐呀姐呀,滚绣球呀,哥呀哈哩呀”,当我们把石礌溪、高姚溪一带不出米和当时桃夫来往酉州贩盐贩米的情景 联系起来时,对这首传说已久的《黄杨扁担》民歌有了新的认识。桃夫们出门一趟,少则十天,多则月余,日出而行,日落而息,贩途艰辛,长路寂寥。天色已晚,亦将歇脚,看到沿途驿馆客栈,楼上有三五姑娘,红绿飘飞,那些汉子,会留下来么?当我们询问这首歌时,中和村张 主任是这样说的:《黄杨扁担》就是挑夫们在路上唱的歌!农家正经姑娘哪个排行大姐二姐三姐,连个妹都没有,还没事梳个蟠龙卷、茶花柳,整个狮子滚绣球在那里耍!那就是桃夫们路过青楼卖笑场所而传唱的调调!

说远了,言归正传。我们来到杨家山,山路毅然绝然地陡峭起来!人似乎在空中行走。同行的SHE哥哥歇息了三次,才爬上一百多米的杨家山。 在半山,同行的大叔用鎌刀砍开刺巴笼,我们有幸看到了传说中的石礌以及它面前的那尊已被打个老脑的石狮。坐在那棵百年老楠木树下,有些虚脱的症状。楠木树后面,还有杨家曾引以为傲的石棺,我们再也没有力气爬上去了,没有亲自看看石棺模样。听说杨家衰败是因了阴阳师傅下的损,把杨家石棺棺盖劈掉,飞走一对白鹤开始的。

关于杨家山的兴盛,其实我们在民间听到的却是另一番富有传奇色彩的迷信的景象。当初杨家居住杨家山,乃人杰地灵,祖上荫蔽。山上有坟天然的石棺,杨氏把先祖埋进石棺,山上的石礌整日作响,意为金银财宝滚滚来。石礌面前有一只石狮守卫,石狮面南座北,民间至今有狮子 “吃江西,屙杨家(意为远至江西皆为杨家进财)”的说法。这是杨家兴盛的传说。

另外一个传说是有关它的衰败。杨家如此发达是因为一位饶姓阴阳先生为杨家看中石棺宝地而瞎掉双眼,杨家曾承诺供养饶先生一辈子,但并未践约。后饶先生终得徒弟振救,师徒二人走出杨家山之时,默念咒语调动响雷,炸开石棺盖子,飞出两只白鹤,师父眼睛复明。后来师徒俩,在石礌对面的山上安上石塔(至今还有石塔的遗迹)彻底压住石礌、抽掉磨心,石礌不再转动,轰鸣不再回响,又敲掉了狮子大嘴,削平雄 壮狮子头……从此,杨家衰败,亡族灭种。

至此,石礌溪杨家的故事在我们眼前渐渐清晰起来。解放前,石礌溪住着杨、陈、姚、江等姓村民,与酉阳楠木、井岗比邻而居,艰苦耕作,勉强渡日,倒也相安无事,民风纯朴。自盐道开通来,杨氏家庭逐渐强势,尽占盐道从其杨家山脚经过之机,此山我开,此树我栽,干起盘剥脚夫,坐收护银的勾当,过往盐贩多有反抗,无赖此地僻远,官兵不及,杨家就此发达一时,竟至有晒席晒银子之说。后因民国川湘公路开通,盐道衰落,杨氏家族连同杨家山逐渐被遗忘,最后不知所踪,这应该是历史的真实推断。民间的风水阴阳兴盛衰败之说,充其量是飘浮上历史真实脉络上的片片浮云,徒增神秘和看点而已。

其实,我们真的还想跟随村民上去看看九把刀、四角坪,走一走那些曾经的古道,追寻一下远去的历史。我想,有机会我们还会去的。

56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2: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130506vms8wm68ihamw9mm_cr.jpg
溪口镇石礌溪,现在叫中和村,由原来位于石礌溪的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从镇政府所在地返回县城的路前行千米,来到老溪口,顺右手进沟,便是传说中的石礌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2: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5605.jpg
关于石礌溪,有很多传说。石礌溪、高姚溪这一带是《黄杨扁担》传唱的发源地;这块地方上至现在的膏田乡在解放以前都属酉阳管辖;这里曾是穷乡僻壤盛产土匪之地;这里间曾建立过相当规模的矿山劳改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2: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5607.jpg

水银厂现在还在开采,只不过规模已远不如前。劳改队兴盛时期,石礌溪及溪口层山岩的朱砂沟水银矿鼎盛一时,及至七十年代,最后的劳改犯人才撤出。现在已看不到往的辉煌了。图为小规模开采的矿洞。

网友“晚风抚柳”回复云:“关于秀山产水银的劳改农场,我们在下乡就有所耳闻,只是不晓得具体地方. 文革中,<红岩>小说中的江姐,之子:彭云,文革前就被保送上的哈军工大学,在文革中被打成了"里通外国"的罪名,就是下到的秀山这个劳改场作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2: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5612.jpg


我们在中和村陈书记的陪同下走进石礌溪,沿途山峡水清,田土不多。进不远,羊石坑路边有曾经辉煌的水银厂留下的老房子,走过废弃的硫酸厂,来到陆家寨。图为陆家寨远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5618.jpg
陈老爷子给我们说一段当地流传的民谚:“高姚石礌溪,豆豆和米剋(吃),十颗豆豆糙颗米,还说豆豆和得稀”。深问其由,得知此地田土不多,粮产不丰,尤缺大米,想必那些山坡上生产的饭豆,倒是之前人们的主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2: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5629.jpg
无米,搞错没有?《黄杨扁担》里可是有“挑担白米下(柳)酉州”的唱词!看官莫急,且听慢慢道来。石礌溪现紧邻酉阳井岗(园)、楠木溪,翻过右侧黄家岩山顶就是酉阳新地坪,北面翻过九把刀进入酉阳楠木地界,传统上与酉阳上述地盘连成一体,在老辈们记忆里,这里几乎很长时间都录属酉州管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2: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5632.jpg
石礌溪两面山高坡陡,顺溪河而向成一狭长地带,人们就散居在狭长溪谷中,历经沧桑,细数年轮往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2: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5633.jpg
再看口音,这里村民的口音与秀山县其它乡镇有很大差别,特别是韵母“an”和“ang”、“un”容易混淆,老人们很多把盐说成“赢”,“园”说成“云”便是证明。陈老爷子给我们解释说为什么这里不出米,讲的是“要吃米到井岗云(园),要吃豆腐上新地坪”,说方圆几条沟,唯有井岗出高山凉水米,很好吃。我们猜想,这里传唱的“挑挑白米下酉州”可不可能是指隔壁井岗的大米呢?老人说了句:很有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88

主题

5805

帖子

2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2: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5637.jpg
为看石礌,我们沿溪沟里一路前行,看到村民喂养的土鸡在溪沟草丛中觅食,看见客来,竟从半坡小路上惊飞而起,掠过我们头顶奔他主人房屋而去。可惜鸟,我没抢下那个场景。只有这只山羊,悠闲地在路边啃食嫩叶,丝毫不需场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